牛奶是目前市場上最常見的一種健康飲品,它幾乎含有人體所需要的所有營養素,不僅營養比例適合人類,消化吸收率也高,不少人都養成了每天喝一杯牛奶的習慣。但是對于牛奶,大家也存在很多誤區,有時因為搭配不當,喝牛奶也會增加身體的負擔。
誤區一:空腹不能喝牛奶?
有說法是,牛奶蛋白質含量高,空腹喝會造成營養浪費。理論上說,先吃一些淀粉類的主食,再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的確有利于提高蛋白質的生物利用率。因為先有碳水作為能量來源,蛋白質可以更好地用在維持肌肉和修復身體組織器官等用途上。但牛奶中不僅有蛋白質,還有乳糖、脂肪等物質,都可以優先為身體供能,因此蛋白質并不會那么快被消耗,也就沒有所謂的營養浪費。
不過乳糖不耐受的人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。因為他們無法把牛奶中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,空腹時飲用更容易導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鏈脂肪酸和氣體,從而出現腹瀉、腹脹等不適。所以乳糖不耐受人群在喝牛奶前要先吃點其他食物。
誤區二:牛奶保質期長,是加了防腐劑
并不是,牛奶能保存很久,是因為高溫殺菌的功勞,和防腐劑并沒有啥關系。采用超高溫瞬時滅菌的牛奶,無需防腐劑也能保存很長時間。而且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(GB2760-2014)規定:純牛奶中不允許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劑。違反規定添加防腐劑還增加生產成本,商家可沒那么傻。
最后給大家介紹一個小技巧,購買牛奶的時候仔細看一下外包裝的標簽,如果標簽標示保存條件是冷藏,但實際在常溫下銷售的,最好別買,以免有變質風險。如果標簽標示保存條件是常溫,但實際銷售時在冷藏條件下的,可以對比一下同類產品價格,以免被忽悠。
誤區三:吃藥前后喝牛奶!
牛奶不能和藥一起吃,這一點對于慢性疾病患者,中老年人來說,需要特別注意。輕則影響藥效釋放,嚴重的,還能增加藥物毒性。
牛奶與不少藥物之間存在相互作用,同時服用會發生作用,可在藥物表面和胃黏膜形成一層薄膜,待薄膜被消化吸收后,藥物已錯過了最佳吸收期,因此降低了藥物的吸收和療效。同時牛奶還可與部分藥物發生不良的化學或物理反應,牛奶中的鈣、磷、鐵容易和中藥中的有機物質發生化學反應,生成難溶并穩定的化合物,使牛奶和藥物的有效成分受到破壞。
建議大家吃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,或者問下醫生。
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廣東耿誠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官網:www.92wmmxd.com,感謝您的訪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