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古時又稱“夏節”、“夏至節”,此時太陽垂直照射北回歸線,是一年中夜晚最短,白天最長的時刻。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、祭祀祖先之俗,而且不同的地區有著不一樣的飲食習俗,下面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。夏至節氣,有錢沒錢,這6道傳統美食記得吃,寓意健康又順利,老一輩留下來的傳統,一定要知道。
夏至面
民間有“冬至餃子夏至面”的說法,意思是在夏至這一天,人們素有吃面的習俗。因為在夏至到來之前,新麥已經登場,為了喜迎小麥豐收,所以夏至吃面有嘗新的意思。此外,很多人會因為炎熱的天氣而變得沒有食欲,而夏至面通常是以冷面和涼面為主,比如麻醬涼面,川味涼面,雞絲涼面等等。因為這個時候吃些生冷之物可以提升食欲,又不至于因寒涼而損害健康。
豌豆糕
在南京一帶吃豌豆糕的食俗。這是因為夏天炎熱容易沒胃口,讓小孩吃豌豆糕可有助于整個夏季不厭食,還能清涼下火,防百病。因為豌豆稱作“安豆”,寓意平安,將去皮豌豆涼水浸泡一夜后,打成豌豆泥,再加入黃油一起中小火慢慢炒至成團為止,做出來的豌豆糕很爽口,有種淡淡的豆香,甜甜的很好吃。
餛飩
夏至意味著酷暑時節的到來,所以江南地區夏至日講究要吃餛飩,說是吃了餛飩,可包夏日不苦夏,包含了祈求平安度夏的良好愿望。而且“餛飩”又與“渾沌”諧音,故在夏至吃了餛飩能使人更聰明。
夏至餅
前面已經提到過夏收完畢,新麥上市,有吃面嘗新的習俗,而夏至餅也是其中一個傳統美食。它與北方的韭菜盒子相像,主要將艾草搗碎后放入麥粉中拌勻,做成面團搟成圓餅狀,放上豆沙餡,對折后用高腳碗的碗口封好餅口做出半圓的形狀,最后放在燒熱的鍋里烤熟。
夏至蛋
民間有句俗語說:“夏至吃了蛋,熱天不疰夏。意思就是說,夏季人體消耗大,而吃雞蛋可以補充營養,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欲不振、身倦肢軟、消瘦等苦夏癥狀這樣人就特別有勁。所以到了夏至這天,早上人們將雞蛋煮熟,剝殼后加上紅棗煮湯食用,或者將雞蛋煮熟,用紅紙將蛋皮染紅,然后放在一個網袋里,給孩子掛在脖子上。
麥粥
江蘇無錫的人們在夏至這一天習慣于吃麥粥。夏至日時值新麥登場,用新麥熬好的粥清香宜人,富有嚼勁,既不會加重脾胃負擔又能滿足對營養的需要,具有健脾養胃、祛濕利尿的作用,能有效緩解人們“苦夏”時的食欲不振。
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廣東耿誠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官網:www.92wmmxd.com,感謝您的訪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