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時節,春氣萌動,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。所謂“春雷驚百蟲”,是指驚蟄時節,春雷始鳴,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。驚蟄節氣的標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、萬物生機盎然。從我國各地自然物候、氣候進程看,“驚蟄始雷”僅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的自然節律相吻合。
節氣習俗
驚蟄要吃梨
因為驚蟄后天氣明顯變暖,人們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。而梨子性寒味甘,有潤肺止咳、滋陰清熱的功效。這時吃梨,對身體很有滋養作用。
驚蟄蒙鼓皮
驚蟄是雷聲引起的。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,長了翅膀的大神,一手持錘, 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,發出隆隆的雷聲。驚蟄這天,天庭有雷神擊天鼓,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。
"打小人”驅趕霉
驚蟄民間習俗“打小人”驚蟄象征二月份的開始, 會平地聲雷,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,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,四處覓食。所以古時驚蟄當日,人們會手持清香的艾草,從家中四角,以香味驅趕蛇、蟲、蚊、鼠和毒味,久而久之,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。
節氣飲食原則
省酸增甘,以養脾
日常飲食中應當減少酸味食物的攝入,適當增加甘味食物的攝入量,以健脾胃。
如紅棗、豆芽、豆苗、芡實、山藥、胡蘿卜、茼蒿、芹菜、絲瓜、柚子、甘蔗等,同時可適當選用一些具有辛舌氣味的蔬菜、調料。一方面通過與食材合理搭配增加食品的美味,另一方面通過辛舌之味醒脾助運化、疏暢助升發,如韭菜、蔥、香菜、小茴香、陳皮等。
甘淡清香,以祛濕
對于濕氣重的人,應以清淡、易消化的飲食為主,避免進食生冷、肥膩和過甜的食物。
同時可以適當進食一些能夠健脾和胃、溫中化濕的食材、調料等,如猴頭菇、蓮子、淮山、五指毛桃、生姜、小茴香、草果、桂皮、陳皮等。
春天還應注意舒肝。對于肝氣不舒,平時容易生氣、發火或常感郁悶的人,可以選用玫瑰花、合歡花、茉莉花等泡水當茶飲,以芳香理氣舒緩肝郁。
多食粥,以養脾胃
驚蟄節氣后還應適當多喝粥以養脾胃。粥被古人譽為“天下補人之物。 粥以米為主,以水為輔,水米交融,不僅甘甜可口,便于消化吸收,而且能補脾養胃、去濁生清。
溫馨小貼士
一般情況下驚蟄之后氣溫會迅速回升,但如果在有冷空氣持續入侵的年份,還是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,所以驚蟄之后還是不宜快速換上單薄的衣物,驚蟄這個節氣不僅是全年氣溫回升最快的節氣,同時日照的時長也有明顯的增加,大家都會感嘆這是“好春光”。不過驚蟄節氣前后,冷暖空氣交替,天氣不是特別穩定,氣溫波動還是比較大的。大家千萬不要急于脫去厚的衣物。
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廣東耿誠餐飲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官網:www.92wmmxd.com,感謝您的訪問!